11人足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借鉴
“浦江经验”如何破解“天下第一难事”
来源:浙江宣传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24日
要问基层工作中哪一项是最难的,估计很多人都会说信访工作。有些地方流传着“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信访来电话”“不怕苦、不怕累,就怕信访群众有误会”的段子。甚至还有很多人直言,信访工作就是“天下第一难事”。

  然而,在20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把金华浦江作为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群众的第一站,在现场解决群众难题,开创了省级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的先河,“浦江经验”由此形成。

  20年来,传承弘扬“浦江经验”,浙江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进一步做好了信访这个“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还让“天下第一难事”成了拉近干部群众距离、赢得老百姓真心点赞的好事。不禁要问,“浦江经验”是如何炼成的?“浦江经验”为啥能发挥这么大的威力?

  一

  故事可以从一条路说起。

  210省道浦江段(原20省道浦江段),是一条风光秀丽的公路。每天都有满载农产品的货车,把沿途村庄的新鲜蔬果送到义乌、兰溪等周边区域,甚至送到杭州、上海等地的餐桌上。当地老百姓盛赞这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康庄大道。

  但在20年前,这条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道路却因为山高坡陡、年久失修而漫天尘土、遍布坑洼、事故频发,不仅限制了当地山区村民的出行,影响了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还严重制约了山区的经济发展。当地群众怨言很多,要求改建的呼声也很高。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2003年。当年9月8日起,一则预公告在《浦江报》头版连续刊登三天:9月中旬,省委主要领导及省级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将与浦江县领导一起接待群众、处理信访。公告一出,全县轰动,大家纷纷报名,有的群众甚至翻箱倒柜,把几十年的积案都翻了出来。短短3天时间,登记报名就达429批次。面对这么大的阵仗,县里只能把接访地点放在浦江中学,并在学校中临时划分出14个接待室。

  9月18日早上,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如约而至,同时在现场的还有近千名来访群众,有的甚至从几十里外的乡下赶来。

  50岁的村民蒋星剑作为第一批群众代表冲在最前面,向习近平同志反映了20省道浦江段的拓宽改造问题。习近平同志仔细听完他的诉求,在征求省有关部门负责人的意见后,当场拍板:这是一条山区群众的“小康之路”,不仅要建,而且要建好。

  如此斩钉截铁的肯定答复,让整个浦江西部山区都沸腾起来。当年12月,20省道浦江段改造工程破土动工。2005年10月,全长19.8公里的210省道(原20省道)浦江段全线贯通。

  这条路不仅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也拉近了党委、政府和老百姓的距离。2006年新年伊始,一封盖有浦江西部山区97个村民委员会鲜红印章、代表20多万村民的感谢信,寄到了习近平同志的手中。

  蒋星剑的经历并不是特例。那一次,习近平和有关同志总共接访436批667人次,当场解决了91个问题。这样大规模的领导接访活动,这么多基层群众主动参与,这么短时间里当场解决一批信访问题,多年来都是少见的。

  此后,在习近平同志的带动下,领导下访在浙江全面推开,省、市、县三级领导干部下访蔚然成风。各级领导干部直奔基层、直面群众、直击矛盾、直接解决问题,面对面听民声、心连心解民忧、实打实惠民生,逐步形成以“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真下真访民情,实心实意办事”为主要内容的“浦江经验”。得益于此,2005年的浙江11人足球网信访总量出现了自1992年以来的首次下降,信访秩序明显好转。

  二

  20年后再度回首,“浦江经验”的成功绝非偶然。它能够破解“天下第一难事”,至少是因为做到了以下四点。

  群众在哪里,目光就锁定哪里。基层既是矛盾问题的主要来源,也是解决问题的最佳主场。很多基层工作者说信访是“天下第一难事”,但对一些群众而言,因诉求无门而选择信访又何尝不是“天下第一难事”。

  “浦江经验”推动领导干部走出去、走下去,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同围一张桌子,面对面了解民生疾苦、掌握实际需求,让群众对干部多份信任、少些怨气。问题解决了,老百姓心气顺了,信访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矛盾在哪里,脚步就走向哪里。20年前,历史选择浦江并不是偶然。当时的浦江县是名副其实的信访大县,县信访局接访登记的案件可谓“堆积如山”。习近平同志的第一次下访颇有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意味,就是要去情况最复杂、矛盾最尖锐、难度最大的地方。这既需要有迎难而上的足够勇气,硬着头皮往矛盾窝里钻,也需要有敞开大门、放下身姿,坦诚面对各种困难的开放自信的心态。

  “浦江经验”是对领导干部能力水平的一场考试,群众是考官、矛盾是考题,群众满意就是正确答案。

  需求在哪里,工作就做到哪里。“浦江经验”能赢得民心,不是因为做出了下基层的样子,更不是因为说了几句“漂亮话”、打了一套“太极拳”,而是因为把落脚点放在“事要解决”上,真正发现并满足了群众的需求,让大家得到了实惠。

  是真情实意、全心全意地来解决问题,还是虚情假意、三心二意地来作秀,对老百姓的需求是“马上就办”还是“层层空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习近平在浙江》记载,20年前习近平同志拍板改建的这条路,被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为“近平路”。真真切切为群众做实事解难题,群众不会忘记。

  发展到哪里,治理就跟到哪里。许多信访问题就是社会发展带来的利益纠纷的反映。世纪之初,社会转型带来的矛盾冲突不断凸显。浙江作为市场经济先发省份,“春江水暖鸭先知”,利益诉求多样复杂、矛盾纠纷频繁多发、信访问题新老交织,社会治理面临不少难题。

  “浦江经验”能够及时发现政府政策和社会治理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矛盾纠纷的产生,“抓前端、治未病”,让领导干部每一次走下去,都成为对基层治理底座的一次加固夯实。“浦江经验”和同样发源于浙江的“枫桥经验”,一个由上而下,一个由下而上,互为补充、相互贯通,成为浙江社会治理的“金钥匙”。

  三

  现在看来,“浦江经验”不仅是一次创举,更是在时代变迁中的一次激荡回响。

  面对当时严峻复杂的信访形势,习近平同志开辟了信访工作的一种新探索和新思路——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到基层去,和群众面对面地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从源头上、根本上化解矛盾。

  20年弹指一挥间,实践反复证明,在大量减少上访数量、及时化解社会矛盾、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和人民安居乐业上,“浦江经验”是行之有效的有益创举。时至今日,浙江基层治理水平、社会公平程度、群众安全感指数都走在全国前列。

  当然,新时代、新征程必然会有新矛盾、新问题。“浦江经验”跨越20年的实践价值依然熠熠生辉,但也需要我们在新时代的基层治理中继续发扬光大。

  比如,民意去哪里找?践行“浦江经验”,领导干部主动到基层上门找问题、听民意、解难题,仍然是一种好传统、好作风。同时,随着大数据和数字化手段的发展,互联网上民意聚集,网络也成为了群众反映诉求的重要渠道。传承发扬“浦江经验”要学会通过网络走好群众路线,让各类网络服务平台整合民意。这既便利了群众,也能够更大范围收集民情民意,更加精准解题破难。

  比如,事情由谁来办?弘扬“浦江经验”,抓的是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落实好守土之责。传承发扬“浦江经验”要推动从“关键少数”向“绝大多数”普及,让各级党员干部都成为民情民意的“瞭望哨”。比如,浙江这些年来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配备网格治理团队84.5万人,在进网入格中发现问题、解决矛盾,就是如此。

  比如,问题要如何解?“浦江经验”注重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以问题的现场解决来增强群众的满意感、获得感。新时期传承发扬“浦江经验”要更善于从源头处发力,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问题、一般性问题演变成信访突出问题,实现社会风险化解的关口前移。同时,还要把个体问题和共性问题、局部问题和面上问题结合起来,从深层次的制度机制上找原因,通过解决一个问题带动解决一批问题、一类问题。

      信息来源:浙江宣传微信公众号

联系
地址:11人足球网
网站标识码:2100000126
微信公众平台

辽公网安备 21010202000116号